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image體內腸道系統的微生物一旦不平衡,人體就會非常容易產生慢性炎症,自體免疫疾病等各種嚴重的健康問題隨之產生。有愈來愈多的新研究顯示:糖尿病普遍被認為是代謝疾病,但實際上是由於腸道健康不良所引起的自體免疫疾病。

人體的腸道有許多細菌、真菌、黏膜組織及防護細胞,能夠保護人體不受疾病的侵害。我們已經知道維持腸道益菌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能幫助人體代謝食物及吸收營養素、抵抗外來異物和病原體,並可促進免疫功能及增強活力。

腸道健康不良與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的形成可能都有關係,這樣的結果讓許多人感到驚訝。刊載於《Body Ecology》期刊的研究指出,人體內的生態和腸道因子間複雜的關係即是促成糖尿病的主因。

乳癌患者體內多含有對羥苯甲酸酯

image從洗髮乳及除臭劑、加工食品及藥物都添加了對羥苯甲酸脂,這是為了以最低成本延長保存期限及增加產品的穩定性。但是英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幾乎每位女性乳癌患者的乳房組織中皆含有對羥苯甲酸酯成分,顯示這種化學成分和乳癌可能有密切的關係。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研究團隊從 40 名在 2005 至 2008 年期間因為乳癌進行乳房切除手術的女性身上採集了組織樣本;不同時期在每位女性身上分別採集 4 份組織樣本,因此總共取得 160 份,接著對每份樣本的成分進行廣泛的分析。

最後的結果發現,99% 的乳房組織樣本至少都含有一種對羥對羥苯甲酸酯成分,並有 60% 至少含有五種。儘管受到癌細胞感染的乳房組織中出現對羥苯甲酸酯並不一定就代表這種化學成分導致乳癌,但是確實讓人懷疑其可能是潛在的元兇。

這項耐人尋味的發現甚至出現在從未使用除臭劑產品的女性身上,於是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這些化學物質究竟來自何處?研究人員表示,發現許多乳房組織樣本皆含有對羥苯甲酸酯成分的原因必須進一步調查。

改變飲食治療過動症

image許多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相關的症狀都能經由改變或補充飲食內容達到治療效果。刊載於《小兒科》期刊的一項研究證實,當藥物及行為療法產生不了作用時,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即是最好的選擇,如攝取更多全食及有機食品。

ADHD 的定義仍有許多爭議,甚至它能否稱為一種疾病也難以定論。有些人表示 ADHD 是一種家族遺傳疾病,有些則認為是食用色素、人工添加物、合成甘味劑及加工食品造成大腦異常所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及行為不受控制的現象。

現在主流醫學終於開始認同飲食對於改善 ADHD 患者行為、專注力及心理承受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儘管並未建議將改變飲食習慣作為改善 ADHD 的主要方式,來自西北大學醫學院的醫生至少已經表示可以作為次要的選項。

ADHD 及飲食相關研究的系統性回顧顯然有所衝突,因為部分研究有正面答案,部分卻沒有;然而,在許多例子裏仍然顯示:只要減少或避免攝取精製糖分以及任何含有甘味劑、防腐劑及色素的食物,確實能夠大幅逆轉 ADHD 症狀

重視父母及兒童對於健康飲食觀念的教育或許是治療 ADHD 最有效且實際的替代療法,由於飲食引發的炎症及神經毒素被認為是 ADHD 症狀的主要成因,去除飲食中的毒素並使用健康飲食代替儼然是能夠幫助許多人治療甚至逆轉 ADHD 的最佳方式。

高纖食物減少罹病風險

image印度雨林研究機構刊載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afety, Nutrition and Public Health》期刊的一項衛生審查顯示,攝取較多膳食纖維能夠減少許多健康併發症的風險。研究人員檢驗全球過去二十年的研究後指出,膳食纖維具有降低膽固醇及血糖、維持腸道健康、增加鈣質生物利用度及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膳食纖維由食物中難以消化的部分所組成,可分為可溶性及不可溶性兩種。可溶性纖維容易經由大腸分解成氣體及活性物質,而不可溶性則無法分解,但是能夠吸收消化道中的水分並形成糞便。化學上,膳食纖維是由非澱粉類多醣體、蠟及幾丁質等植物成分所組成;因此,纖維一詞從某方面來說可能名不符實,因為不是所有不可消化的植物成分都是纖維。

為了避免腸胃不適,印度研究團隊的建議是:經由吃下富含纖維的食物逐漸增加纖維的攝取量,像是全穀、豆類、水果 (連同果皮一起食用)、綠葉蔬菜、堅果及種子。

香腸腸衣的秘密

image香腸原先是將動物器官磨碎之後再塞進牠們的腸子所製成,因為現在香腸已經從傳統手工製作演變為工業化大量生產,使用傳統方式的腸衣變得不可能,於是現在有些香腸使用的是不可食用的合成腸衣。為了順應消費者對於類天然食品的喜好,業者開始尋找替代品。

膠原是形成動物結締組織的主要蛋白質。製作膠原腸衣時必須先去除動物皮革的毛髮,接著將皮革切碎之後再混合水、乳酸及纖維素纖維,直到成為泥狀為止。成為泥狀之後再經過均勻混合、真空處理之後壓製成扁平狀,接著再以鹽及甘油固化,然後進行乾燥處理。

現在市面上的香腸大多還會使用容易致癌的亞硝酸鈉進行處理,因此增加了罹患胰臟癌、大腸癌及腦癌的風險。仔細閱讀產品的成分標示,牛肉乾、培根及熱狗等食物也都含有這種化學成分。

如果想要避免罹患癌症,記得購買不含亞硝酸鹽的香腸,以減少對健康的危害。

老人家八大錯誤養生觀點

image有的老年人就可以健康長壽,但有的老人卻要受許多老年性疾病的困擾,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其實,許多生活中的小習慣就可以導致這樣大的差別。老年人在生活中總是有些不好的習慣,這些習慣雖然在平常看來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其實這些不良習慣對於老人的身體健康是有很大害處的,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老了才養。許多人認為養生是老人的事,年輕時無須養生。其實,養生要從娃娃抓起,正如機器要從新時保養。一旦零件有損,養生為時已晚,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二、病了才治。許多人不病不查體,病了才看醫生。其實,養生應以預防為主,平時應定期檢查,定時保養。

三、餓了才吃。許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時就餐,理由是不餓。生理學告訴我們,食物在胃內經過4~5個小時後就全部排空。感到飢餓時胃液已經開始“消化”胃黏膜,而規律飲食、均衡營養,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四、渴了才喝。平時不喝水,口渴才飲水,是許多人的習慣。事實上,水對人體代謝的作用比食物還重要。感到口渴時表明身體已經缺水到一定程度。臨床發現,不常飲水的人,患便秘、尿路結石的機率會明顯高於有飲水習慣的人。

五、急了才排。許多人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甚至有便不解,寧願憋著,這樣對健康極為不利。大小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過度充盈,糞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質被人體吸收,造成“自身中毒”。

六、睏了才睡。人的一生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新陳代謝活動中重要的生理過程。只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每天不少於7小時睡眠,才能維持生物鐘的正常運轉。但有些人不是按時就寢,而是毫無節制,不困不睡,甚至困了也強撐著。這不利於保護大腦,更易引起失眠,長此以往,損害生命。

七、累了才歇。累了才休息是許多人的習慣。其實,累是身體相當疲勞的感覺,這時休息已為時過晚。應養成不累也休息的習慣,做到不過分透支體力、腦力。

八、胖了才減。進食過量、營養過剩、缺乏運動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時下,許多人不加節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隨處可見,一胖就易病。況且,目前尚無理想的減肥搖問世。因此,減肥不如防胖,莫做胖了再減、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傻事。

經過以上的介紹,您不妨跟自己的生活習慣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些不良習慣,如果有的話就要努力去改正了,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助您健康長壽。

攝取充足的鎂,好處多多

image鎂是人體中含量第四充足的礦物質成分,能夠活化超過 300 種化學反應,並負責形成骨骼、維持正常的肌肉功能、調節體溫及鈣質吸收。醫學科學已經逐漸認為,現代飲食中經常缺乏的鎂等礦物質可能有助預防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躁鬱症以及阿茲海默症等認知性疾病。

缺乏鎂幾乎對人體每個部位都有影響,可能造成頭痛、背痛、肌肉痙攣、心律不整、高血壓、經前症候群、骨質疏鬆、腎結石、失眠、焦慮、憂鬱、四肢麻木刺痛及便秘等症狀。鎂也是調節免疫系統的要素,若是缺乏鎂即可造成免疫疾病並減少免疫力,像是促成或加重甲狀腺功能亢進、纖維肌痛、雷諾氏病及多重硬化症的症狀。

鎂也是正常吸收鈣質的要素。缺乏鎂經常是由於過量攝取鈣質所致,許多資訊告訴我們攝取鈣質的好處,但是卻很少提到鎂;攝取太多鈣質實際上可能對健康產生反效果。乳製品含有豐富的鈣質,愛好者很容易因為不小心喝太多而飲食不均 (缺乏含鎂的食物)。

缺乏鈣質可導致骨質流失的說法已經被證實是不正確的,體內的鈣質過多實際上才是增加骨質疏鬆、腎結石及心臟病風險的因素;鈣和鎂的比例應該維持 2:1 才有助於吸收

硫化物可治療遺傳性疾病

image全球的保健醫師及健身專家已經推崇綠花椰菜的益處長達數十年,科學家也早已證實綠花椰菜的抗氧化作用。許多人知道綠花椰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A、C 及 E,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才剛發表不久的一項全新研究又再一次令科學家對於綠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功用感到興奮:像是抱子甘藍、甘藍及花椰菜皆可能可操縱人類基因,其中關鍵的物質就是硫化物。

花椰菜、甘藍及抱子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已經證實能夠減低許多退化性疾病風險,富含這些蔬菜的飲食也已經在醫學文獻上明載能夠抵抗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現在令科學家感到興奮的是一種稱作硫配醣體 (glucosinolate) 的獨特有機化合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硫及氮。

花椰菜中含有硫化物的植物細胞已經被證實是一種間接抗氧化物。根據刊載於《Frontiers in Genetics》期刊的研究,蘿蔔硫素具有能夠促進某些酵素作用的能力,這些特定的酵素能夠活化排毒及抗氧化作用。過去十年來,科學家已經在人體實驗中觀察到這個作用。

維生素與礦物質大幅降低大腸癌風險

image刊載於《加拿大生理學與藥理學期刊》的研究已經發現,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飲食能夠降低大腸癌變的風險多達 84%。大腸癌在美國是第二普遍的疾病,每年皆有將近 15 萬人被診斷罹病。

營養專家及替代療法醫師非常了解癌症大多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包括缺乏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飲食,長年營養不良造成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是促成大腸癌等慢性疾病的原因。現在科學家已經指出,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即可大幅減低大腸癌的風險。

研究作者以高脂肪飲食 (飲食含 20% 脂肪) 餵食白老鼠持續 32 週,研究經常利用這種方式促使白老鼠產生類似人類大腸腫瘤的癌細胞。接著老鼠被分成六組,並分別接觸不同含量的致癌物質及營養補充品。

結果研究人員發現,攝取高脂肪、低纖維飲食並接觸致癌物質的老鼠產生大腸癌前細胞的途徑和人類相似;而飲食方式相同、但是每天額外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老鼠產生大腸癌前細胞的機率則減少 84%,而且並未形成腫瘤。

這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因為這證實了長期充足的營養對於維持細胞及組織健康、防止大腸癌等常見疾病的重要性。研究作者總結,補充綜合維生素及礦物質具有能夠預防癌症的作用,並從而減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健康人士早已相當了解從新鮮食物攝取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以增進健康的重要性。進一步的研究現在更建議,經由全食有機產品攝取大量的營養是維持最佳健康狀態及預防大腸癌的要素。